【精彩实录】冲破不可能三角,重新定义新世界 | PlatON商业落地完美构想与实践

4月3日(周五)晚上八点,由HashKey Hub、无涯社区和PlatON主办的《冲破不可能三角重新定义新世界—PlatON商业落地完美构想与实践》活动在社区热烈开展。

PlatON首席架构师李升林、PlatON算法科学家谢翔 通过文字形式与到场社区用户互动交流,畅聊PlatON项目如何从完美构想走向商业落地。其中,关于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认知、PlatON的定位及为何定制新的链、PlatON隐私保护技术等核心问题得到了深入探讨。

精彩观点

李升林: 在基础设施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就纯粹出于急于求成的目的,将其生搬硬套到具体业务和垂直应用体系上,这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李升林: 我们团队对以太坊很熟悉,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选择在以太坊基础上进行修改,但是在后期基本重写了部分存储、共识、经济、治理、虚拟机等核心模块,也参考了部分第三方开源技术如WASM虚拟机、BLS算法等。

李升林: PlatON不是单纯的跨链、隐私、高性能等技术范畴,而是定位于隐私计算网络和分布式经济体基础设施,具体上来说就是注重隐私数据资产的计算和结算。

谢翔: 在以商用为最终目标的前提下,PlatON其实也是在尝试不同的隐私保护技术,以满足客户的切实需求。当然,要完全覆盖需要时间和积累,而我们的出发点是密码学,后面再一步一步地拓展到其他的技术。

谢翔: 从AI算法的角度来看,数据越多越好;从隐私保护的角度来看,数据暴露得越少越好。这种内在的“矛盾”已经成为AI技术进一步使用最大的障碍。隐私计算技术正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性方法。

以下是本次活动全程实录:

我是李升林,负责PlatON的技术架构,一直从事分布式高可用架构的工作,欢迎大家参与本次AMA活动。

我是谢翔,在PlatON负责密码学相关的工作。之前也是密码学的背景,一直在做密码学相关的研究。很高兴和大家交流。

首先说一下我们对于区块链的认知。

我们的视角是放在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且可大规模商用的角度来考量,当前行业中存在着很多误区,正是由于纯粹为了做技术而做技术,完全不考虑实际的商用模式和工程化难度才产生的。

至今很多项目无法说清楚区块链是做什么的,无法认清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本质,那么其商业价值也就无从谈起,甚至可能导致项目的走向进入误区。

在基础设施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就纯粹出于急于求成的目的,将其生搬硬套到具体业务和垂直应用体系上,这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将金融基础设施固有的制度性的交易成本显性地进行度量。

分不清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差异性,盲目地追求炫目的概念,但不考虑具体的工程实现问题,这就导致了项目众多,但实际上能够有效被商业化采用的少之又少。

只考虑取得技术突破,不考虑计算代价和通讯成本,这同样大大有违于技术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可以商用考虑的原则,所以往往一些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

上面这些情况扩散到整个行业,就会让行业呈现出看起来欣欣向荣,实际是极度空心化的局面。

现实世界对于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大规模商业实际上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

现行的金融体系因其高时延和低效率亟待得以重构;大量的数据资产都封锁在一个个数据孤岛中,无法得以合规应用以及价值变现从而白白造成浪费。

下一代的网络架构乃至人类社会的治理范式都在等待着区块链这一重大创新型技术来重新定义。

在这个局面下,我们愈发坚定地认为打造一个隐私计算网络和分布式经济体基础有着极为巨大的价值和极其关键的意义。

这是我们对区块链行业和隐私计算需求的理解。

接下来是对技术的理解,说一下我们对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计算的理解。

随着技术的发展,区块链开始逐步往分布式计算的方向发展,智能合约其实可以算是Serverless服务。这是我站在分布式系统的角度的理解。

现在的区块链是基于共识的计算,即为了验证计算的正确性,每个计算操作都需要经过绝大多数节点的重复处理,这实际上导致了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内在矛盾,同时也制约了智能合约的计算功能,通过智能合约表达出来的更多是结算而不是计算。

隐私是区块链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尽管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等优势是诱人的,但跟大数据和AI技术面临获取不到数据的困境一样,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没有意愿将隐私信息发布到公共账本中,这些账本可以不受限制地被政府、家人、同事和商业竞争对手随意读取。

从技术上看,PlatON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去中心化的隐私计算网络。这个隐私计算网络完全基于现代密码学算法,一方面通过密码学算法进行计算正确性的证明,实现非交互证明的计算扩容方案,并支持复杂计算。另一方面,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密码学算法保证输入数据的隐私,可在公共网络环境中进行计算,不需要一个封闭的安全环境假设。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情况。

我们是最早一批定位于隐私计算+公链架构的项目。PlatON核心团队大都来自于金融、电信、互联网等领域,也是早期进入区块链行业,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

另外,我们在密码学方面堪称执着地持续投入,掌握了密码学方面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工程化经验,培养了团队,让我们在隐私计算这个领域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总的来说,我们核心优势为:

金融背景:深厚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与资源积累。

工程经验:超大规模软件系统的强大架构与工程能力。

隐私AI研发定力:在隐私AI领域长达四年以上的持续研发投入与商用实践。

商业资源:丰富的商业运营经验与市场合作资源。

现场问答

以下是针对PlatON首席架构师李升林的提问:

为了避免系统遭受女巫攻击或者避免资源的浪费,PlatON使用了什么样的机制来应对?

其实这是效率和安全的权衡问题,安全性的高低可以用攻击成本的多少来衡量。

说到资源消耗,大家都会想到PoW,其实我认为PoW是通过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来提高成本和安全,但是效率相对就要降低。

我们的共识实际是结合BFT和VRF的PoS类共识,通过经济手段(包含质押、惩罚等)提高经济代价,通过VRF增加随机性来提高攻击成本。

PlatON有主链和平行链的概念,能否就从这个视角,来和以太坊2.0以及波卡或者cosmos的方案做一个对比?

首先PlatON的核心目标不是跨链。以太坊应该主要是侧链扩容,波卡或者cosmos是异构多链的互操作, PlatON的目标是面向隐私数据资产提供计算和结算基础设施,但是也会考虑跨链来扩大生态,不过PlatON的跨链主要还是子链协议,关注的是数据计算和结算的互操作。

近期存储领域的一个项目filecoin也即将上线, 我看到PlatON有自己的存储方案, 那么这块PlatON中的存储方案是怎么设计的?比如数据如何保存?费用机制如何?和filecoin对照有什么让大众比较清晰的差异么?

在我们的整体架构上的确提到存储,但是PlatON目前还没有规划自己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可以考虑集成第三方的存储方案。

PlatON白皮书中把计算这个概念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甚至是一个哲学的范畴,那么,计算这个概念为什么对PlatON来说具有如此高的评价?以及又是怎样影响PlatON的最终架构设计?

我们实际从2017年开始考虑我们的方向,最后确定聚焦在计算上,这个方向一直没变。为什么我们选这个方向呢,说一下我们对计算的理解。

大家也能注意到,随着技术的发展,区块链不仅仅是BTC之类的数字资产,开始呈现出分布式计算的发展趋势。

我们相信区块链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网络将来会成为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经济的基础架构和设施。我们也相信,包括云计算在内的中心化平台最后会成为整个区块链网络的一个计算节点。

整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的计算网络中,数据、算法和算力是基本要素。

因此在PlatON的最终架构中,除了区块链的共识节点外,还引入数据节点和计算节点,并通过密码学算法来解决计算过程中的隐私问题和正确性验证。

感觉PlatON整个技术栈都是全新的,或者说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全新需求的设计,没有在已有的系统或者框架之上修修补补,一方面可以满足完全个性化的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复杂度来看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那么, PlatON的技术团队有怎样的实力来Cover这些挑战呢?以及,你们的项目中有使用第三方开源的技术么?

的确,我们设定的目标注定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也研究了多个公链,发现现有的公链平台不能满足我们在性能、隐私、经济激励和治理方面的需求,所以PlatON还是需要自己定制一条链。

先说一下后一个问题。 我们团队对以太坊很熟悉,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选择在以太坊基础上进行修改,但是在后期基本重写了部分存储、共识、经济、治理、虚拟机等核心模块,也参考了部分第三方开源技术如WASM虚拟机、BLS算法等。

关于PlatON技术团队的技术实力。刚才也说过了,PlatON的技术团队大都来自电信、金融、互联网公司,核心架构和开发都具有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经验。我本人也是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的开发和架构工作。我的理解,区块链还是一种分布式系统,重点解决的还是分布式一致性问题。

跟我们之前在电信、金融行业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环境不一样了。另外,我们在密码学方面的持续投入,组建了包括海内外高校在内的密码学团队。

你如何看待隐私保护和效率之间的balance?有人说,数据都放在用户手里,不能产生最大的商业价值,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不知道是否源于“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捷性”这句话。站在我的立场,我是不同意这句话的。 每个人都有控制自己数据的权力,效率并不是个人隐私被侵犯以及个人数据被滥用的借口。

如果用户能自己控制个人数据,肯定对现有的大数据或AI模型带来冲击。

PlatON的隐私计算和隐私AI框架能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进行AI训练和推理,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的价值。

谢翔在负责这块工作,后面可以请他来详细介绍一下。

PlatON的经济模型如何激励各个相关角色?

刚才有个朋友问到经济模型了,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很关注。经济模型比较大,这里先介绍激励相关的内容。

PlatON是实行民主治理的区块链项目,生态结构由开发者、节点和用户构成,治理中各个角色发挥各自的价值,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获得对应的收益。

在PlatON的生态体系中,稳定运转的节点是生命线。对节点的激励如下:对节点的质押提供相应的质押回报(即Staking奖励),总奖励池的50%作为Staking奖励;每成功生产一个区块,会获得相应的区块奖励,总奖励池的另外50%会用于发放出块奖励。

负责生产区块的验证节点可以获得打包在区块内所有交易的手续费。

我们也有其他的应用正在准备部署,节点也会成为新应用的「超级代理」,大家一起来分享全新的利润,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收益模式下厮杀。

普通用户也可以参与委托。从委托人角度来看,在PlatON的出块机制上,质押加委托总量越高的节点,出块的几率越高,所以节点会极力争取更多的委托人来将他们持有的LAT委托给自己,与之对应的,节点也必须设计并公开发布有吸引力的分配机制,来向委托人提供相应的回报。

在这个模式下,持有LAT的用户,都可以将自己的LAT委托给某个节点,该节点获得的出块奖励和Staking奖励会按照节点所设置的比例,分配给委托给自己的各个委托人,这部分的奖励将自动予以分发,委托人可以在奖励到账后随时进行提取。

LatticeX基金会提供包括Grants计划在内的面向开发者的奖励计划,希望更多的开发者参与。

实际上,基金会会提供补贴,保证10年内每年的激励总量不变。补充一下,为了维持网络稳定运行,由基金会赞助质押并维持了7个验证节点。这些验证节点的全部收益也都会进入奖励池分配给其他节点。

在现有的公链体系中,PlatON希望呈现给业界的是一个怎样的定位?跨链?隐私?高性能?全新物种?怎么理解PlatON希望成为“去中心化版本的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

这个问题呢,前面也多少提到一些,我这里就简单概括一下。

PlatON不是单纯的跨链、隐私、高性能等技术范畴,而是定位于隐私计算网络和分布式经济体基础设施,具体上来说就是注重隐私数据资产的计算和结算。

“去中心化版本的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是我们孙总经常提到的比较直观清晰的说法。可以理解为隐私数据服务的去中心化运营商,以及隐私数据资产的去中心化清结算平台。

你觉得未来互联网和区块链会怎样进化?是各自发展还是逐步融合?

首先我认为互联网应该是整个世界的信息基础设施,区块链可以认为是建立在其上的overlay网络,两者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区块链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网络肯定是个趋势,将来会成为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经济的基础架构和设施。对算力、数据资产的价值发现和流通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刚才也说到,从架构抽象上看,如今互联网上的中心化平台会逐步融合为整个去中心化overlay网络的一个节点。

以下是针对PlatON算法科学家谢翔的提问:

可信硬件目前看是有边界安全的问题,不过其优势是计算开销特别小,有业内人士指出,通用计算方案相比硬件方案有一百万倍的性能损失,你怎么看?

其实不同的隐私保护技术之间很难通过一个具体的性能数据来给出对比。我也不认为在不明确前提和场景的基础上,就能给出一个性能评估。 实现隐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定不会是某一个单一的技术能覆盖所有的场景。

相关技术包括现在的密码学技术,可信硬件技术(TEE),联邦学习等等。各自都有其优缺点,也都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比如密码学技术更偏于算法本身,通过严格的数学理论来阐述安全性,并且还会有严格的安全性证明,当然在某些场景相对的会有性能损失。

可信硬件技术(TEE),优点是在部分场景下能表现出很好的性能优势,但是缺点在于需要可信第三方,并且技术上内存和计算能力也有可能是一定的瓶颈。

而联邦学习更多的是偏AI的技术,在放松某一些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对AI的场景能做到更高的性能。

从商用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场景对安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其实是一个成本问题,包括经济成本和信用成本。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案是按需来设计的。

因此,在以商用为最终目标的前提下,PlatON其实也是在尝试不同的隐私保护技术,以满足客户的切实需求。 当然,要完全覆盖需要时间和积累,而我们的出发点是密码学,后面再一步一步地拓展到其他的技术。

说到隐私,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也经常聊起DID( Decentralized ID )技术, 你如何看待这项技术前景? 按需提供最少必要信息是一个趋势吗? 还是说, 有了零知识证明, DID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两者其实是不矛盾的。DID是一个系统或者说基础设施,而零知识证明是一种技术,两者反而是相互促进的。零知识证明可以为DID体系提供更丰富的隐私保护能力,而DID具体的架构和需求也会促进零知识证明算法的发展。

从我们的视角出发,区块链技术打通了跨机构跨行业之间的协同,而DID则是在此之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他承载着分布式场景下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可以说,没有DID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应用。

这个逻辑很简单,我们在线进行支付时,第一件事就是要做身份认证,或者说KYC(know your customer)。只有在身份认证完成之后,才有可能进行后续的商业行为,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合规。而链上身份和实体身份之间的绑定关系就有可能需要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提供。这是我们以商用为目的的基本出发点。

传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数据隐私之间存在根本的矛盾。现有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利用用户数据变现,在今天的互联网,人被异化成了数据的载体和工具。

借用孙总的一句话:新的全数字化时代,人必须回归个体的自然权利,将互联网平台“沦为”人的工具。这也是PlatON将隐私计算作为核心战略的根本原因。

PlatON多次提到大数据和AI, 那么具体在技术和业务上能否对AI做一个介绍?

是的,这和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PlatON的核心战略是隐私计算,也就是为数据的流动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

从商业角度出发,大数据和AI技术基本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而传统的大数据或者AI技术也很明显遇到了因为数据隐私保护而带来的瓶颈。

AI技术的基本模式为:需要有足够多样化有价值的数据聚集在一起,通过AI技术进行训练,得到模型,然后再用模型应用于各种场景。

在数据量爆炸增长的今天,很难有一家机构收集到所有的数据。数据作为极为特殊的资产,企业间也不会真正彼此分享。而数据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模型的精度,进而决定了商业成本与风险。

从AI算法的角度来看,数据越多越好;从隐私保护的角度来看,数据暴露得越少越好。这种内在的“矛盾”已经成为AI技术进一步使用最大的障碍。

隐私计算技术正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性方法,隐私计算技术可以保证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进行AI模型的训练与推断,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的多样性,也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隐私。结合区块链作为分布式经济基础设施,最终形成完整的全数字时代的公共基础设施。

我们在4月底、5月初即将公布自己的隐私AI开源框架—Rosetta。该框架的目的是让大数据和AI领域的工程师可以基于TensorFlow,完全无门槛地使用隐私计算各类技术。

Rosetta以支撑提供可部署、可运维、可运营的商用产品为最终目的。因此,采取的技术路径是结合常用的AI框架—TensorFlow,以密码学算法为起点,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隐私计算技术。

在Rosetta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将搭建分布式计算价值交换网络产品——数据银行。数据银行是一个数据资产的交易市场,对来自各地的数据开放,其中个人和非个人的数据被资产化以后,产生的增量价值可被企业安全地、可溯源地获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创造价值。

关于HashKey Hub

HashKey Hub 是由HashKey Group 旗下推出的一站式资产管理平台, 在安全储存数字资产的基础上, 还提供了多种稳定、低风险的增益方式和聚合交易。HashKey Hub 用户之间转账0手续费,秒级到账。支持多种主流币种。一站式实现安全储存、增益和交易,为大家提供安全可靠、便捷又实用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

关于OG

OG(ourea group)旗下有无涯社区和果壳宇宙以及孵化早期去中心化项目三大生态。

无涯社区是一个以价值创造、知识分享为导向,为区块链的建设者和爱好者赋能的社区;果壳宇宙是目前官方唯一推荐的中文社区,持续招募开发者及创业者,最终将基于Dfinity建立HUB,并孵化真正的开放式软件;OG incubator参与了很多项目早期的孵化,fastpay、forbok受到比特币协会的追捧,近期对接数家团队。

关于PlatON

PlatON是专注于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的高性能分布式计算网络,通过以可验证计算、安全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密码学算法共同组装的下一代计算架构,为全球人工智能、分布式应用开发者、数据提供方及存有计算需求的各类社区、机构、个人,提供开源架构下的公共基础设施软件开发、咨询、运营服务。PlatON技术应用场景已拓展到医疗、征信、广告、AI、物联网、支付清算、密钥管理等多个领域。

5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