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公链」的证伪与分布式经济体基础设施的实践 | PlatON云图首次社区议事会纪要(下)

PlatON云图首次社区议事会于2月29日晚20点正式启动。在长约1个小时40分的直播过程中,PlatON团队秉着公开透明的态度,热情回答了来自于论坛、合作伙伴以及现场与会者的大量问题。

PlatON创始人孙立林在对话社区用户的过程中,不仅分享了进入区块链领域的初衷和背后故事,而且坦率表示分布式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个浩大工程,是长期攻坚战,PlatON选择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在第一阶段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为主。

u=954141154,1094449346&fm=26&gp=0

他坦言,PlatON的未来是开放性的,希望借助新贝莱世界测试网让更多方参与进来,发起进攻和挑战,让主网未来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情况。

以下是PlatON创始人孙立林发言的精彩内容,欢迎大家阅览和探讨。

一、 入行区块链

我从2007年加入银联,起初在战略部,负责移动支付的战略部署。后来转到受理市场部,管理创新产品和支付机构合作。 人生最主要的经历都在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体系中。

2013年夏天,我还在银联负责管理一家子公司业务,当时比特币中国BTCC的李启元Bobby找到我想接入银联支付通道来为交易所充值,这是我第一次认真了解比特币的基本逻辑。出于合规性考虑,当时没有受理比特币中国作为商户,而是推荐给了其他支付机构。没想到当年人民银行发文之后,开始严查该类交易,从当时的角度来看算是躲过了一次合规性危机。

我和肖总一直都致力于将区块链的金融基础设施禀赋投入到实践中来。直到2017年5月,我们一起参与纽约共识大会期间,大家有了一个初步共识,下定决心, 做一个中国人发起的、全球化的、面向全数字化时代的、支撑分布式经济体的公共基础设施, 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公链」。

但这些都作为正常的技术探索与商业实践的一部分,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与我本人的深刻联系。

直到2017年底,应SWIFT中国区邀请参加年会去做一上午的区块链内部闭门分享,在从上海飞往成都的航班上,重新仔细看当年在银联战略部参与翻译的VISA内部文献《理念的力量》和VISA创始人Dee Hock的传记。 突然意识到前辈们所有的理想都直接指向数字货币与区块链,除了技术条件不具备,从治理机制、业务模式、交易体系都给出了几乎与今日区块链完全类同的愿景和描述。发自内心的使命感从这一刻才真正意识到这个事业与个人的深刻联系与映照,能够以毕生精力投入这样的事业做自己认可并且擅长的事情既笃定也美好。

二、 独有的业务布局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PlatON比较慢,但我们一直在以稳健的节奏推进。

去年我们在新加坡成立了LatticeX Foundation,全方位地与政府、监管机构、律所、学术机构建立日常的沟通分享机制,将合规性作为我们的至高原则,充分披露各项细节,建立全面的合规与内控体系。下一步会邀请更多新加坡当地的资深人士,从各个角度加入我们的工作中来。

u=1017566114,1588476390&fm=26&gp=0

在这里,有一件事情要特别向大家宣布: 今年四月底或五月初,我们的基金会将正式推出全球首个完全支持TensorFlow的隐私AI的架构,这样可以允许大量AI的开发者,只要运用PlatON,就可以调用底层运用,而不需要通过密码学等复杂算法。

三、 稳定压倒一切

关于大家最关心的如何参与PlatON建设和分享收益,我想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第一,PlatON测试网的策略和其他同业不同的是,实行相对公平的做法。我们会从合规性和公平博弈的原则来设计,希望这是一个「无限的游戏」,可以支撑可持续的发展。 无论是作为节点还是普通用户,都将以公平的模式获取主网LAT,以及我们以各种方式给予的经济激励和经济利益。 真诚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并做出相应贡献。

第二,在新贝莱世界测试网的这个阶段,主要是邀请大家来成为验证人,然后是开发者群体以及广泛的社群支持。希望在第一阶段,先充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可用性。实际上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积累深厚,绝大多数的系统都会不断面临差错、停止出块和分叉等问题。这对于交易系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u=1637890008,3567174676&fm=26&gp=0

从我们的原则出发,希望异常出现的概率小一点,更好地保护大家的利益。因此,第一阶段验证人的参与更为重要,希望大家广泛地参与进来,用各种方式对测试网发起攻击和挑战。 只有所有验证人节点都能确保这条链能够稳定运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短期和长远利益都能达到完美的结合点。

四、 所谓「公链」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公链」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这事实上是Vitalik在2016年提出的概念体系。与之一致,「联盟链」也不是好的说法。更准确的类似表达或许是「骨干网」与「局域网」的关系。所谓联盟链其实更多是面向具体行业、具体业务场景的一个业务平台,而不是一个开放性的技术平台,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如前所述, 在未来,绝大多数跨行业、跨身份、跨账户体系的众多「联盟链」业务平台,将不得不面临一个窘境,就是仍然无法合理地度量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因此就一定需要寻找一个可信赖的、全球性的「骨干网」来获得交易的最终一致性。

同时也不存在「联盟链」比「公链」安全的说法,安全是一个需要前提条件的概念,要看具体的部署环境和安全需求。反而是以太坊和比特币经过了多年演进,作为一个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来说,更为健壮和可信任。

当然,目前阶段联盟链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如同九十年代也是大量的「局域网」先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人类才会有「运营商」来启动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交换。

PlatON只不过是基于这个判断,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就是坚定地做隐私计算时代的公共基础设施。 并不能简单地分为公链和联盟链,两者之间存有不同的逻辑关系。我相信对于全球监管机构的深度认知会开启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另外,关于隐私公链和通用型公链的划分,个人是不同意的。这是完全不了解基础设施定义的一种说法。在大家平时用手机时,会关心信号是4G、5G还是6G吗?5G LTE用了哪些协议,是7号限令还是2号限令?还有它沿用了谁的天线技术?这件事情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今天市场上确实有很多人在提两个概念:「通用型公链」和「金融基础设施公链」。但其中的很多解读和定义实际上都不具备金融基础设施或者电信基础设施的经验。这一分别也充满了对于区块链的误解, 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种特定的金融基础设施,何谈「通用」与「金融」之分?所谓的「通用型公链」,一般意义上来说我认为都是彻底的伪概念。

放眼全球,也只有以太坊一直在践行「世界的计算机」这个理念,尽管这条路非常艰难。

无论是分片、侧链还是状态通道等,并没有一种单一技术可以解决基础设施所面临的问题,可以成就和发展基础设施。 从前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出现。基础设施的复杂度很高,它的稳定程度来自于对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科学和技术不一样,技术和工程也不一样,而区块链是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 可以坦率地说,全球绝大多数的「公链」都没有从事过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营和技术经验,不知道这个事情有多难。

换言之,这条路的实践不能仅仅依靠泛泛的几个技术概念来承载,需要有真正的从事基础设施经验的团队来长期地、可持续地耕耘。绝大多数今天的「公链」都会被消融到最终的基础设施的若干「协议」当中,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所以,前途很伟大、道路很曲折,根本不会出现三到五年就建成区块链这件事。这条路就是需要很长时间来探索,没办法心存侥幸。

去年我跟Vitalik做过若干次的深度讨论,大家有一个共识:即一个大规模分布式的区块链网络至少还需要3-5年才有可能逐步收敛到稳定。 如果仅凭小规模、社区经验的开发者或者个别的「聪明人」就试图在短时间内建成公共基础设施,这是完全做不到的。

最后,我必须强调社区的力量来自于大家真正地参与其中奉献各自的力量与智慧。我同意Vitalik说的「社区比代码重要」,借助新贝莱世界测试网, PlatON欢迎有着各种目的和不同背景的朋友都能参与进来,持续地挑战和批判我们,涌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实践。 我们也将于近期推出更多的激励活动,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8 个赞

来了,这是2月29日社区议事会纪要的最后一篇,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篇。

请大家就此展开讨论,我们愿意聆听一切看法。

1 个赞

公链确实不是2,3年就能成型的,特别是基础设施更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决心!加油!

1 个赞